你的位置:下载B体育链接 > 新闻动态 >
特写|红棉花开抵洪流
发布日期:2025-06-27 23:03    点击次数:58

6月中旬,肇庆市怀集县遭遇特大洪灾,6月18日当天绥江怀集站更是出现55.22米的洪峰水位,突破历史极值,全县多地严重内涝,灾情告急。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17日晚,广州退役军人南沙红棉应急救援队闻“汛”而动,连夜启动驰援怀集洪灾行动预案,备齐冲锋舟、专业水域救援装备、油料、饮用水等救援物资。18日,11名经验丰富的救援队员,分两批次携带3艘专业水域救援橡皮艇、发电机、卫星电话及破拆工具等救援装备,分乘4台救援车辆火速驰援怀集,并联动佛山市南狮退役军人志愿救援队等救援力量,全力参与受灾区域群众搜救转移与救灾物资运送的任务。

18日中午,南沙红棉应急救援队抵达怀集县城时,现场情况触目惊心:洪水裹挟着泥土,淹没道路、桥梁和房屋底层,众多居民亟待救援。队员们驾驶冲锋舟,在洪流肆虐的街巷间穿梭,逐户排查,耐心劝导,安全转移被困群众。

“人好像已经昏迷了!”听到附近传来的急促呼喊,队员周李庆连忙上前检查,发现是被救出的一名受困群众口含异物。在众人协助下,他顺利取出该受灾群众口中的泡沫状异物,并和其他救援人员一同抬着担架将其送上转运车。

本以为已经转危为安,但在运送该受灾群众至医院途中,周李庆突然发现受灾群众没有意识和呼吸,脉搏也不再跳动。命悬一线之际,周李庆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

尽管他是救援队里的卫生员,但这也是他第一次在如此凶险的环境下尝试挽回一条即将消逝的生命。沉稳的双手压倒了紧张,两分钟后,周李庆感受到脉搏有了跳动。“先生不用担心,我们正在送您去医院的路上。”周李庆一边掐着人中一边安抚这名居民,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

此前,周李庆曾随队奔赴湛江参与台风“摩羯”灾后救援,但抗洪还是第一次,在齐腰的洪水中几次险些摔倒,不禁让他心有余悸。“看到乡亲们被洪水围困,就好像我的兄弟姐妹们受难,心中只想着快点把他们救出来。”周李庆回想起救灾时的场景哽咽地说,“我是一名党员,我要为人民服务,我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当得知受困群众缺粮断水,他毫不犹豫地招呼队友:“把我们的饭菜带上,先给乡亲们!”正是这份心系群众的情怀,让12名身处险境的乡亲安全脱困。

而未等片刻喘息,新的险情又至。完成数名群众转运任务后,队员们刚返回驻地准备短暂休整,一位神色焦急的年轻母亲便匆匆赶来求助。她焦急地告知救援队,其丈夫与年仅2岁的孩子因洪水已失联两天,她本人当时在外工作,突遭洪水阻断归家之路,家中电话始终无法接通,亲人下落不明、生死未卜,且家中很可能已断水断粮,情况万分紧急,恳请救援队立即协助搜寻。

闻讯,队员们立即随该女士前往其位于江边的家。由于此处紧邻河道,水流湍急,救援难度极大。救援队驾驶冲锋舟,在洪水肆虐的街道楼宇间穿梭,几经周折抵达目标楼栋,并不断呼喊,最终成功找到被困的家人,并送上随身携带的饮用水和餐食。

“能切实帮助到老百姓非常有意义,尽到了我们的职责,我们也感到十分欣慰。”南沙红棉应急救援队队长雷名泉感慨。

在部分受灾严重区域,队员们还克服困难绕行蹚水,确保一箱箱救灾物资能送到群众手上。

18日晚上10时许,怀集县城主要受淹区域洪水渐渐退去,连续奋战十多小时的队员们瘫坐在泥水中,被洪水泡得发白的脚掌布满伤口。据统计,此次救援行动中,南沙红棉应急救援队共安全转移70余名受困怀集乡亲,并高效输送救灾物资20余船次,搭起了一条条承载希望的水上生命通道。

近年来,南沙区以“红棉老兵”志愿服务和“红棉应急救援”双引擎打造退役军人志愿服务体系,全力擦亮“红棉双擎”大湾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品牌,持续激发“红棉老兵”先锋力量,积极培树退役军人先进典型,锻造应急救援精锐力量。

目前,南沙区已组建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179支,吸纳退役军人、普通市民等热心志愿者1160人,开展志愿服务近2800场次,服务群众近5万人次,并涌现了如卜占从勇救落水女子、徐大鹏挽救心梗患者、王国梁断桥拦车等一系列获社会认可的先进事迹。

南沙红棉应急救援队与湾区城市联训,积极参与分类应急救援及大型活动保障,累计开展活动176场,并常态化举办公益急救培训,覆盖5000余人次,为守护平安南沙、服务湾区建设贡献着坚实的退役军人力量。

南方+记者 张翊伟

通讯员 南沙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栏目分类
相关资讯